情绪的傲慢
张彭:情绪的傲慢
通过科幻的视角引入哲学思考,我想在中国文学殿堂非《三体》莫属了,得到雨果奖的认同也是理所当然,毕竟不是像变形金刚电影一样总是用人为塑造的新面孔去讲述老一套的人文故事。还是很欣慰有生之年领略到了如此壮烈的脑洞大开的世界,因为平时阅读的主流文化都是基于人性与社会的折射反思,本质就是把个人与群体的问题庖丁解牛式的归纳总结,不同的人不同的程序代码编辑出来,还是局限在人类文明范畴,就很难跳出我们自带标签符号的认知去思考一些更多的东西。
纽约时报评论道“《三体》过后,再无科幻”,这也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事实,因为它所描绘的是挣扎与绝望,是厌恶道德与爱这种狭隘文明观的高级文明的生存残酷,同时也是可以自圆其说的合理假设。在宏观的大时空多维存在里,宇宙从奇点开始到膨胀最后又毁灭归零。小到微不足道的地球文明,我们人类也何尝不是如此,从婴幼儿开始生命活动,然后因各种合理或不合理的欲望膨胀,在群体里遵循着白森林法则,挣扎着捱过悠悠岁月,最后清空归零。悲观是因为看到了事实,乐观是事实还没有即将发生而已。由此想到,其实有些心理问题的人也许活得是更明白的,比如部分天才的精分患者,或者抑郁者。他们一眼便望到了尽头,提前品尝了人生的不可逆部分,便再无贪生的乐趣。再细致到情绪,在此管中窥豹也来大事小说一番。
情绪把人变得丰富可爱,也把人折腾得歇斯底里。作为提倡认知行为派的咨询师,很明白情绪都是主观的。表达出来的看得到的部分就是喜怒哀惧,不管你成熟故作隐藏还是单纯写在脸上,正常的人都是在这几种大情绪以及相应的衍生情绪里面转换。看起来平静平和的人只是在情绪的低幅度状态,我叫它情绪低频。有人说情绪是主观的,刺激情绪却往往是客观的存在。比如你在某个角度不如别人,会产生自卑,嫉妒,愤怒等,你比别人优越突出,然后产生喜悦,骄傲,自信等。但是你的生活周围每个人都有比你擅长的一些事情,也有比你缺乏一些能力,所以你每天都得不停的协调各种情绪转换。而转换的手段便往往是转移分散注意力。比道德的时代,大家就提倡操守,比如古人提倡殉国,忠君,尽孝等等。比劳动的时候,大家就比吃苦,如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家庭就要比谁人多,谁吃苦能干力气好。比财富的阶段,大家就比虚荣,比房车存款,比地位事业等等。一方面我们在时代背景下有一个生活的大目标,不谈意义,至少也是向前发展的历史潮流。另一方面少数人拥有相对成就感同时会造成大多数人的劣势挫败感。读到历史,很容易突出几个被传颂的英雄人物,比如霍去病,岳飞,史可法等人。很容易造成的错觉是除了他们,同时代的人几乎可以忽略。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好像仅仅他们几个就够了。当今社会,每天神话几个经商成功的人,造就了普遍性的成功焦虑与不成功自责。
很多人活得很忙碌,却没有温度。因为他们在前面成功大人物作社会标杆的尺度下,稍作休息便叫不思进取。远的标杆让你仰望却不可及,近的别人家的什么什么都会令你窒息。所以每个人从众一般的竭尽所能去争取更多,永远在争取的路上,在不满足的负面情绪里插科打诨。只要我们的目光与思考在别人身上,我们就不会拥有独立解脱的真正自我。我比较赞同的台湾国立大学欧丽娟教授讲评红楼梦时说赵姨娘其实可以不用以那种卑鄙无赖的方式活着,她可以自主的操控自己的做事风格与表达。但是她选择的是认同自己卑微的身份,认同只有自私自利才能保护好自己可怜的地位权益,而且对贾环的教育也是言传身教。态度与立场是可以选择的,她可以选择在探春掌权的时候帮助女儿解决麻烦,因为她的做事风格可以抵挡贾府改革时候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可惜的是,她选择的是为了维护自身不惜与女儿闹掰。个人角度,她暂时性的没错,全局来看,她也是贾府走向无尽深渊的帮凶,也可以说是在掘墓过程中狠下了力的。因此,情绪最终还是主观的选择,非客观刺激主导,而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思考与应对促使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情绪,最终还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个体性在群体面前几乎没有不跟随从众的选择权,特别是强调集体团队的社会阶段。我们自己的感受是被淹没的,还不至于冰冷,但也没有多少自我感应的热量,在外面演出的表象也许只是互相迎合。通俗的讲就像一个热热闹闹的聚会,大家对手机的态度也许比一桌的其他人更热情。
我们不清楚自己是谁,但我们知道并且重视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这就变相让我们自己的内心情绪情感基本是受他人摆布的。我们可以喜怒哀乐,但是决定我们喜怒哀乐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其他的存在。冲突就在这里,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态度立场来相机行事,但影响我们选择的不是我们自身。以你为中心的所有周围存在都在左右你的选择倾向。从你出身那一刻起,你都周围一切存在,直接间接鼓捣着你的每一个意识与行为。作为人,这是个人成长的演变,你可以无限想象,但想象的场域维度已经定格,你再怎么离经叛道你的所作所为也是在人的活动范围内画地为牢。没有与众不同,只有自以为是。父母们都喜欢自己的孩子,但前提是符合期望想要的孩子。同理恋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是如此。可是偏偏没有谁天生的就是很喜欢的迎合别人的,家庭观念在慢慢淡薄,自我意识就悄然崛起。你想我这样做,我偏要那样做。因为潜意识里的天性还是我是我,凭什么啥都听你的。父母们不该做的事情是用几句道理把孩子的一生都说完。比如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孝敬老人。你把人家几十年浓缩成这么几句,还努力的让他这么进行,让他从小就提前预知结局还没有其他选项。就像《摔跤吧,爸爸》里面舞会里面那个没有笑容的女孩子羡慕练习摔跤的姐妹,那个女孩子就是知道即将要去做新娘,然后生孩子等老死而产生的绝望感,因为她的青春已经早产,是残忍的的人生镇压。《三体》里面杨冬就是在无意间看到很多宇宙真相结局选择的极端行为。前苏联登月的宇航员回到地球都不能正常生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为整个地球都看完了,生活再无意义可言。
我们可以接受无知,还可以去遇见未知的自己。但接受不了人生的全部一览无余,《三体》的结果是绝望的,好在它目前只是创作出来的科幻文学。我们是活生生的人,是有优势有不足的智慧生物。我们可以做合理的自己,可以美丽的搭配衣服一般搭配我们的情绪。只要我们努力的做回自我,去掉别人的眼光审视,让情绪变得低频而不再傲慢扩张,自然洒脱一点还是可以的。
重庆寸草心 张彭
2017.6.29